又忙又累,身体如何吃得消?学教练式,老板解放,业绩暴涨!
首页   >   灵性空间  >    内容

为你顽强活着

作者:尹欣|文章出处:解放日报|更新时间:2011-12-11

 

  近来,一组照片在网络上备受关注。照片中,一位95岁的老母亲手持汤匙,一口一口地给瘫痪在床的58岁的儿子喂粥。人们说,那一口口的粥中,是大爱无言,是母爱无疆。更让人心生喟叹的是,尽管一贫如洗,老人却坚决拒绝了10万元的捐款,活得顶天立地。这位老人叫许张氏,虽然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名字,但她却将“母爱”和“尊严”这两个高洁的词汇,刻在了人们的心上,郑重,有力。

  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物资

  沿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民西路往里走,窄窄的路两边都是低矮破旧的平房,许张氏的家就坐落在其中的一条小巷子里。

  走进她的家中,20多平方米的屋里,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,窗户和门因年久失修已经关不严实。两张床分靠着南北两堵墙,一个柜子倚靠西墙,坏掉的柜门敞开着,露出里面堆着的包袱,一个压着一个。柜子上边和两旁也放满了花花绿绿的包袱,摞得老高。老人说,那是邻居送来的尿布和旧衣裳。

  尿布是给老人的儿子用的,并且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物资。老人育有五女二男,躺在床上的叫许全意,是小儿子。1970年,17岁的许全意突然患上精神分裂症,全家倾尽所有为其治病,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。但不幸不止于此,1990年许张氏的丈夫病逝,1992年许全意下肢瘫痪,随后又丧失了基本的语言能力,生活不能自理。此时,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但生活并不富裕,体恤儿女的她硬是咬着牙自己照顾许全意。

  那一年,儿子39岁,老人76岁。

  此后的每一天,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。早上5点多钟,老人起床,第一件事就是到儿子床边为他翻身,换尿布,擦身子,洗尿布,晾尿布。然后做饭,给儿子喂饭。在母亲这样的照料中,躺了19年的许全意,从来没有生过褥疮。

  陪伴儿子是她的使命,也是她活下去的意义

  “吃饭,吃完这一口。”老人一边念叨着,一边用颤抖的手,舀起一勺稀饭,在碗里有节奏地掂两下再喂给儿子,然后见机将撕碎的包子塞到儿子嘴里。一日两餐,许张氏都要在儿子的病榻边重复这样的“工作”,看着儿子吃完饭,老人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挤在了一起,露出仅有的两颗牙。

  这是许全意一天中最生动的时刻,也是老人最幸福的时刻。

  两年前,住在不远处的小女儿许长荣不忍心再让年迈的母亲生火做饭,就把做饭的活包下了。女儿说,这么多年来,每一顿饭,母亲都是这样,弓着背,端着碗,像照顾婴儿一样,一勺一勺地喂到哥哥口中。操劳中,母亲的背一天天弯了下来,如今已经像座拱起的小山。

  “你活一天,妈就不死。”这是老人常跟儿子念叨的。陪伴儿子是她的使命,也是她活下去的意义,儿子能走多远,她就要拼着命陪多远。

  考虑到老人年纪太大,照顾儿子很吃力,当地有关部门特事特办,要帮许张氏和她儿子申请进福利院。但老人婉拒了,不想给人添麻烦,更是舍不得儿子受任何委屈,“谁能像自己的亲妈一样啊”。

  万千网民尽动容

  闲下来,老人就坐在床上缝尿布。阳光好时,她会搬只小凳子,坐在门口晒晒太阳。对儿子,她几乎寸步不离,连院门都很少跨出。外面的世界,对老人来说,已经很陌生了。

  可外面的世界,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人。

  《亳州晚报》记者张延林没有想到,自己拍摄的许张氏给儿子喂粥的照片,在网络上“火”了起来。几十万的转发、评论,潮涌一般。

  “雷锋传人”郭明义在微博里说:“看到这样的图片,让我泪流满面。这是一碗‘人世间最温暖的粥’,母爱如海,向所有无私的母亲致敬!”网友“芙蓉与莲”说:“95岁,一头稀疏的银发,满身褶皱的皮囊包着迟暮的身躯,本该是被人照顾的晚年,却仍独自坚持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。世间最爱莫过于此。”

  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,来自全国各地的致敬、问候和关爱都涌向亳州,涌进这个寻常小院。

  有对夫妻特意从南京开车几个小时赶来探望,听说老人爱吃玉米面,嫌贵舍不得买,就跑出去买了很多;寄自天南海北的包裹纷至沓来,有的是成箱的尿布,有的是满满当当的旧衣裳。“寄来的人叫啥名字,住在哪里,可知道?”不识一字的老人,常常指着包袱上的邮寄地址询问别人,并不断自言自语“好人,好人”。

  更让人喟叹的是,老人回应关爱的态度。张延林介绍说,很多人给老人送钱,都被老人回绝了。“这么多人来看我,我已经承不住大家的情了。我做了啥?为啥能用人家的钱?到时候我怎么回报大家?”

  上海一位企业家看到网上流传的老人给儿子喂粥的照片,心生感动,立即请当地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代他捐赠10万元钱给老人,但任凭人家磨破了嘴皮子,老人怎么也不肯收。

  10万元,对于家徒四壁的老人来说,该是一个怎样的数字!可她谢绝得毫无半点儿犹豫。问她为啥,她说:“给我那么多钱,有啥用?这些钱要搁到厂里,奖给工人,大家都分点儿,干活多带劲儿,多高兴!政府给我吃,我吃不完,够吃不就好了吗?”

  “这个家庭非常穷困,但精神上最富有!”张延林的话,道出了许多人的感慨。

  看老人不收钱,有的好心人就把钱留给她的子女,让他们替老人保管。老人知道了对儿女说道:“谁敢拿人家的钱,就别认我这个娘!”

  许长荣说,有好心人来送钱,母亲拽着不放人走,怎么也要把钱还给人家。有一次,几位网友来看她,临走时,扔下钱就往外跑,年轻人跑得快,老人没追上,为这事,她念叨了好多天。许长荣掏出了一个本子,上面记录着老人家不得已收下的捐款明细。少到几十元,多到上千元,每笔来由都记得清清楚楚。老人说,要记着这些好人,有办法还是要还的。

  当地有关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儿子分别办理了每月2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,也为许全意办了每月50元的残疾人补助。这在旁人眼里微不足道的款项却让淳朴的许张氏很知足。每次和人聊天时,总要念叨上几句“感谢党、感谢政府”的话。在许张氏眼里,她不过是尽了一个做母亲的本分。她说:“是自己的儿当然要自己照顾。街道上问我还想提啥条件,我和他都不给政府出力,我们啥条件都不提。”老人质朴的话让很多人动容。
 


标签: